最后一个寻宝人 第759章 圣山迷途

作者:吉小仙 分类:悬疑 更新时间:2025-03-27 17:17:14
最新网址:www.biiquge.com

我摆好了汽灯,盘坐之后喊道:“报天明数,额,等会二呆,今天几号?”

二呆说:“七月底咱们去的通辽救的魏大哥两口子那老鼠朋友,现在从牡丹江到外蒙,已经小一个月了,今天是八月十八,八一八,就要发,今年还是88年,良辰吉日啊。”

我点头道:“阴历是七月初七,现下应该还没过午夜,甲不开仓财物耗散、辰不哭泣必主重丧,甲戌凶、乙亥吉,我知道了。”

我摆手让二呆先别说话,冥想片刻说道:“出宝喽,老祖在上,后人报天明数,今戊辰年庚申月乙巳日,于元墓出宝为卧鹿牡丹纹金鞍一副、元甲护心镜两枚、鎏金蹀躞带配饰若干、古书一部、波斯银币大德通宝铜币若干、陪葬陶俑两尊,承天照运,必扶危济困。”

二呆说道:“你再加一个,我看那镀银铜盆不错,咱也端走一个吧,烧黑了的不拿,我就拿那柱子上没动的。”

我说道:“拿去吧,我就意思一下,拿完了赶紧干活。”

二呆有点纳闷:“哥,往常你拿点东西跟割你肉似得,怎么今天这么好说话?”

我说:“因为这地方不是咱国内管辖,以现在苏联的形势,估计有的乱,让他们发现了更不好。”

二呆说道:“也对,蒙古受那边影响很大,现在连军舰都当废铁卖,真乱了没人保护这些古墓。”

我点头道:“所以咱们出去后不能提这地方的方位,他们不懂我这小分金秘术,地毯式搜索也合不上成本,就让这圣山墓群在这里安静的沉睡吧。”

二呆点了点头,装好了东西,走到了倾倒的铜门前,拿出工兵铲,开始刨挖夯土。

我也过去哥俩一块忙乎,铜门外的夯土层比预想中潮湿,想来是大雨的缘故,混着碎石的土层越挖掘越粘稠,渐渐成了泥浆。

当最后一块封土被撬开时,山风裹着艾蒿草的气息猛然灌进来,我顿时感觉呼吸舒畅,雨不知何时停了,月光正从肯特山脉的豁口处倾泻而下,给漫山遍野的针茅草镀了层银边。

我看了看天上的郎月明星,说道:“看星星就能确定方位,咱们进墓时是东南坡,现在对着西北向的断崖,等于甬道是穿山而过,找回去的路应该不难。”

二呆说道:“对,本来也没多远,找到进来时那殉葬墓的位置就行。”

我扯了把正在系背包的二呆,说道:“看,断崖下是溪流河谷,《蒙古秘史》说成吉思汗幼年沿着斡难河逃难,水道走向千年不变,咱们也顺着水走就成。”

踩着雨水未干的岩羊小径往下挪,走到了河谷内,针叶林间突然响起阵扑棱声,两只鸟从灌木丛窜出,落在了离我们不远处,嘴里还叼着一些金属物,反射着月光。

我打着手电观瞧,说道:“好像是黑尾地鸦,《元史五行志》载,至正七年,怯绿连河畔鸦衔金丸,没想到数百年后这鸟类还在干老本行,不知是找到什么宝贝了。”

二呆笑着扔了个石块,惊走了飞鸟,鸟嘴中的物件掉落,他过去察看,之后冲我说道:“哥,这是……子弹壳儿?”

我过去看了看,说道:“这是……苏联步枪的子弹壳子?这是从哪叼来的呢?”

二呆说道:“你管它从那弄来的,鸟又没国界,这离着苏联也不远,有这东西不足为奇,咱走咱的呗。”

我看着这铜弹壳,说道:“不对,这弹壳上锈迹不多,肯定是最近一两年击发的,这附近很可能有苏联兵开过枪。”

二呆说道:“肯特山脉不是蒙古的圣山么?苏联人来干什么?而且苏联跟蒙古关系挺好,不至于打仗吧。”

我说道:“我也不知道,咱走咱的吧,这不是咱们需要探究的,早回去找老白瓦,还要给他叔叔治病呢。”

二呆说道:“对了,你报天数时候没说这堆金灵马骨,这不算宝贝算药材?”

我揣起了弹壳说道:“就这意思,这是咱给他治病用的良药,顺着河道往南应该就能出这山脉圣地,别愣着了,赶紧走吧。”

顺着河谷行走,约么步行了两公里,刚转过一个山坳,二呆惊呼道:“哥,你看那,也有帐篷!”

我们抬眼望去,三顶褪色的帆布帐篷像尸骸般瘫在崖壁下,其中一顶还被落石砸穿了顶棚,露出里面倾倒的铁架床,生锈的嘎斯卡车斜插在溪流里,车斗里散落的钻探管爬满地衣,活像堆僵死的蟒蛇。

我说道:“这是废弃的什么营地吧,过去看看,把枪端好。”

二呆点头,端起莫辛纳甘水连珠,我提着汽灯,哥俩亦步亦趋的小心接近那河流旁,崖壁下的营地。

走到了帐篷旁侧,其上半截已经锈成褐色的铁牌还有依稀可辨认的字迹。

我用袖口擦了擦,列宁头像浮雕下是一串俄文,还有 1973的字样。

我说道:“七三年,俄文我看不懂,不过听五院的同事说过,苏联第十七地质勘探队七十年代在蒙古失踪,这不会就是他们失踪的地方吧?”

二呆从帐篷门口拾起个铝制饭盒,盒盖上用红漆潦草地画着颗五角星,掀开盒盖的瞬间,十几只黑甲虫从中钻出,它们显然把那里当成了避难所。

二呆说道:“哥,这有散落的子弹壳,那鸟应该就是从这叼走的。”

我捡起个膨胀变形的鲱鱼罐头,说道:“72年产比咱们在牡丹江东一条见到的早十几年,都能当古董了。”

二呆说道:“这没什么东西,光看见子弹壳子没看见枪啊?这倒是有点怪。”

我说道:“河沟里不是还有卡车么,咱们要不要去那看看。”

二呆说:“看看呗,兴许还能捡到洋落儿。”

我们蹚着齐膝的针茅草,趟水靠近卡车,驾驶室内早就空无一人,也没有尸体,不过其内散落不少图纸,有不少卡在缝隙里,还没完全腐烂。

我抽出了一张,上面有俄文,也有蒙古文,甚至还有中文,又找了找,其中一张泛黄的图纸引起了我的注意,那是一张中文版的《肯特山地质构造图》。

用手电照射,有人用红笔在九处位置画了标记,恰与我们发现的陪陵分布吻合。

二呆从旁边看了看,咋舌道:“啧,九个圈……这帮苏联人也是来找圣山陪陵的?他们怎么会有中文图纸?”

我说道:“十几年前……能看出这地方形势的人不多,也许是林前辈派人传递的消息,也就是天字号的手笔。”

二呆说道:“那这里的人呢?咱进的陵没有外人进去过的痕迹啊。”

我说道:“说不好,路线不一样,他们许是从别的渠道找到的分布图,并没有找到确切入口,中途便发生了意外。”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
开启瀑布流阅读